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尹海月
“为什么二氯乙酸的酸性要强于一氯乙酸?”“诗词赏析题的解题技巧以及如何做笔记”“小说主旨类型题的一个思考思路”.......最近,一个叫“清年阁”的短视频账号在网上爆火,吸引了百万粉丝关注。
和很多知识类分享账号一样,该账号聚焦于高考解题技巧与学习方法。不同的是,账号的主要分享者是60多个清华学生。
“我们想把清华最优秀的资源分享给大家。”账号创建者之一、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张楚建说。
2024年3月,他和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张博宇、刘紫绵创建了这个账号。“大三不忙,想尝试创业。”张楚建说,当时,他们想着,运营一段时间账号,以广告的方式盈利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,“知识分享永远保持免费”。
张博宇和张楚建都在东北长大,从小在市里最好的学校读书,后来上了大学,他们明显感觉各地教育资源不均衡。
刘紫绵也深有体验,他初中在汉中市实验中学读书,想参加数学竞赛,但不了解参赛的渠道。后来,他去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读书,发现那里的学生学习竞赛已经好几年。
幸运的是,他在高中得到过学长的指点。有学长陪他聊了一晚上,告诉他如何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、以平稳心态面对考试。“高考时候就真的不紧张了。”
后来上了大学,他也希望能帮助别人。他利用寒暑假给一些孩子免费补课,去北京郊区、内蒙古土左、甘肃庆阳短期支教。支教时,他发现很多学生都渴望考上一个好大学,问的问题也都跟高考相关,“比如怎么提分,心态上有问题怎么办。”
他运营自媒体的粉丝也是,“每年都有不同的学生问同样的问题”。这让他感受到,学生们对优质知识资源的渴望,“就想做一个稳定的视频,让每一届的学生都能刷到。”
他们找来2023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金泽涵录制第一条视频。这条不到2分钟、讲解“量纲法处理物理选择”的视频获得了50多万条点赞、3万多条评论、15万条转发。
张博宇回忆,他最初邀请了9个学霸,只有金泽涵来了,其他8个都没来,“反馈都是爸爸妈妈不让,觉得我们是骗子。”
“一开始真的很难。”刘紫绵回忆。
“清年阁”的分享内容都由学子们自行准备。有学生擅长外语,讲解“英语高考记叙文的阅读技巧”,有学生高考物理满分,内容聚焦在“高考物理的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”上,一位学生的高考语文差9分满分,“速通诗词手法分析题解题技巧”是她的拿手项。
崔明宸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读大二。一次微信视频号上发布一条讨论“TIKTOK难民”话题的视频,她收获了不少关注。后来她又在视频号里讲高考作文的写作思路,获得了3万多点赞,5万多转发。
“我有一些很好的想法,感觉可以帮助学弟学妹减少很多无谓的应试时间。”高考语文分数142分的她对语文学习颇有心得,后来张博宇找到她,她以一道作文题为例,通过逐字分析作文题目中每个词语的词性、范文示例,讲解了“构思作文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头脑风暴”。
这条长达8分多钟的视频获得了近5万点赞,7000多个收藏。一位网友说,这位学姐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通过辨析走向清晰、走向深刻”。还有一位网友说,“感觉这个老师讲的作文模板可以应用于这一类作文了”。
“‘清年阁’传授一些实用的小方法。”李华在广东东莞一所学校读高二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刷到了“清年阁”,花几天时间刷完了所学科目的视频。他说目前正处于一轮复习阶段,老师讲课以知识点为主,而“清年阁”是以题目为导向,对解题更有帮助。
同李华一样,李月涵读高中时也希望能在网上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。她在山东东营市一个县级中学读高中,学校管理严格,学习压力很大,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她会十分焦虑。
李月涵说,平时学校会请学长学姐回校交流,但都是给实验班讲。同学之间“是一种竞争关系”,她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流。
相比之下,网络学习毫无情绪负担。她觉得,讲解答题技巧时,“清年阁”的学长学姐有时概括得比老师更精简,比如一个学姐从“水地气土生、市政交技劳”等方面讲解如何解答地理大题,她觉得很实用。还有一个学姐通过分析选项与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,讲解如何速通英语七选五题型,给了她不少启发。“感觉学习好不仅仅是努力的成果,也要擅长运用学习技巧。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。”
“清年阁”还会分享考前心态的话题。“可以做一些自己常做的事,散步等”“回归自己最熟悉最舒适的学习节奏和内容,翻翻错题本,看看基础公式”“细致周全备齐考试用品,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”……学子们根据自身经历给出了细致的建议。
李月涵喜欢看这类视频。她性子急,“失败了非常难受”,学长学姐们给人“情绪很稳定,语气淡淡的”,她也渴望成为那样的人。2024年,她如愿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。
不光只说学习技巧,他们拍过一期创业的视频。视频里,张博宇和刘紫绵担任评委,给两个清华学生的创业项目团队打分。其中,一个团队研究的是如何提取情侣的DNA、借助AI设计为其打造专属钻石。一个团队研发了一款面向KPOP(一种流行音乐)粉丝的动物塑桌宠APP,粉丝注册后,可以领取一款根据偶像日常语言习惯打造、有语音功能的桌宠。
两个创业项目都是真实的创业经历。张博宇希望,鼓励高中生们创造价值,“在AI工具的赋能之下,高中生就能做到很多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,你可以去设计自己的产品,解决你看到的问题。”
他们也请在北京大学学电影的同学讲电影,因为“审美对一个人成为完整的人很重要”。
还有一个“青年说”的系列是分享学子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故事。不同于分享知识点时呈现的“那么美那么强”的形象,这里的“学霸”更加真实,高考720多分的学生也曾有因学不下去而心态崩溃的时候,靠着对朋友倾诉“找到了情绪的发泄口”。有学生刚到清华大学对微积分也感到“头疼”,靠抠一个个题的笨办法学完了课程。
“要传递坚定与热爱”,张博宇相信,“教育应该是为了人找到自己最适合发展的道路而存在的”。
令他惊喜的是,一些人正在用“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”。孙伟翔在广西百色读高中时,从“清年阁”学到了很多东西。后来,他也到了清华大学读书,也分享了五期内容。他说,做知识分享,是希望给有着同样困境的学子更多帮助。
刘霁霄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。2024年,他从内蒙古考到清华大学新雅学院读书,从“清年阁”的粉丝转为分享嘉宾。因为高一时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,他“走了很多弯路”。现在,他想将学习方法传递给更多人。
他还邀请大学物理竞赛的同学回高中母校讲两周课。他想起了校长说的话,希望回馈家乡。“我一路成长过来遇到很多好老师,我的家乡和学校都是孕育我的地方。”
最近,因一条记录他们创业过程的视频在网上爆火,一个多月内,他们的粉丝从200多万涨到600万,还有人找他们合作卖课。
张博宇对突然火起来的关注保持着警惕,他说,“不能把教育做成一门生意。”
(文中李华为化名)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掘金配资-掘金配资官网-太原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