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去年3.5万台CT下线后,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北京亦庄)的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(以下简称“GE医疗北京基地”)近日再传捷报:其核心零部件产品探测器迎来第3.5万台下线的重要里程碑。这一成就标志着GE医疗中国在以探测器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零部件智能制造领域,实现了量产规模与工艺精度的双重突破。
从“扎下根”到“结硕果”
被誉为“CT之眼”的探测器,是该设备最核心的成像部件之一,其精度直接决定成像质量。作为最早布局探测器国产化的企业之一,GE医疗北京基地从2008年生产首款X光机用的平板探测器起步,到2012年正式落地国产CT探测器制造产线,再到2017年建成CT探测器智能产线,以及2020年启动核医学PET探测器制造,一步步勾勒出高端医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路径。这背后不仅仅是GE医疗北京基地对精密制造的不懈追求,更是其数十余年如一日对“CT之眼”技术挑战的持续突破。
△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。
从“北京产”到“惠全球”
据了解,北京基地是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国产制造基地,也是GE医疗国产的策源地和首个供应链基地。依托GE医疗航卫和华伦两大工厂,北京基地已发展成为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,具备全系列影像设备制造能力,涵盖CT、手术机、X光机、核医学PET/CT等全系列影像设备及CT探测器、球管等零部件。目前,北京基地每年供应全球100多个国家,GE医疗全球销售的CT中60%产自北京基地。
这一成果是GE医疗中国全面国产化30余年的缩影。依托北京、天津、无锡、上海、成都、深圳六大生产基地(内含7大工厂)的全产业链布局,目前,GE医疗在中国销售的95%以上的产品已经实现国产,主流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超过85%,轴承、探测器、球管、超导磁体、线圈、超声探头、麻醉机、心电、监护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。
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生态共赢”
GE医疗积极发挥链主价值,带动京津冀、成渝、长三角、大湾区四大产业链集群及1000余家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,打造“精密智造”生态圈。
“GE医疗在北京扎根30多年,深刻受益于这里卓越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。”冯健表示,北京市“两区”建设及创新医药政策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北京经开区更在项目落地、人才保障、供应链稳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。截至目前,北京经开区已聚集超5000家生物医药企业,形成完整产业链,区内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服务体系,为GE医疗引进人才、留住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此外,经开区还积极协调行业共性问题,保障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。
“GE医疗北京基地的成就,是过往拼搏的缩影,更是未来的起点。”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表示,“我们将加速高端、绿色、智能产品的国产创新和零部件国产,以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,助力医疗产业链降本增效,形成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。”
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,近年来,北京经开区聚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,通过政策支持、平台搭建和国际资源对接,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占全市近“半壁江山”;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械获突破性进展,共计两款一类新药、三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,占全市同期获批总量的45%。未来,经开区将积极助力企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、加速审评审批进程、优化产业生态布局,积极深化与企业的协同合作,全方位促进医药研发、生产等各环节的联动发展,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。
图片和视频来自北京发布公众号
编辑:徐祎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作者:北京亦庄官方发布
掘金配资-掘金配资官网-太原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