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记者张泽牧 实习生李励勤 通讯员张丽利
2025年7月5日,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颁奖现场,当“办公软件综合应用(中职组)第一名——周景阳”的声音响彻会场时,这个19岁少年悬着的心终于落定。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,掌心微湿,唯有他自己清楚,这张全省第一的“满分通行证”背后,是无数个夜晚机房键盘的噼啪作响与思维无声的激烈交锋。
周景阳 左二
(小标)人生有过一次关键转向
2023年,周景阳的人生有过一次关键转向。中考535分的他本已踏入宜昌一所普通高中的大门。然而短短三个月,普高密集的理论知识让他深感“格格不入”。
“我对自己认知比较清晰。”他回忆道,“普通高中那种紧张节奏,不适合我。”七岁便与计算机结缘的他,内心始终燃烧着对实践操作的渴望。在高中微机课上意犹未尽、渴望更多时间亲手探索。周景阳说服了父母,毅然转入宜昌现代信息学校,选择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。
从兴趣到专业,这条转换跑道的路并非坦途。初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班,41名同学中,周景阳坦言自己“专业学习没有底子”。虽然小时候有电脑操作的经验,但面对系统的网络技术、编程语言,他同样是零起点。 “刚接触‘C语言程序设计’课本上陌生的符号和逻辑,我像看天书一样。”周景阳回忆。
真正的蜕变始于课堂之外。学校的机房在晚自习后从不闭门,这成了周景阳的“秘密训练场”。当多数同学结束一天学习离开后,他和几位同样愿意探索的同学,在屏幕微光下继续鏖战至近十点。
晚自习结束的铃声,是周景阳“第二课堂”的开始。空荡的机房里,只有他敲击键盘的“嗒嗒”声。屏幕的冷光映着他专注的脸庞。有时为一个C语言的逻辑错误,他反复调试到深夜,忘了时间;有时为了一个复杂的Excel函数嵌套,他翻阅资料、尝试不同的组合,直到屏幕上跳出正确的结果,那一刻的喜悦足以驱散所有的疲惫。机房管理员总会在锁门前特意过来看一眼:“小周,又是你啊,别太晚了。”
“坐久了腰疼腿疼,眼睛也很累。”周景阳坦言,但攻克难题的快感与技能增长的踏实,让这每晚近两小时的加练成为习惯。
(小标)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
2025年初,学校获得一个珍贵的省赛名额,但原定参赛的优秀学长因毕业离校。周景阳临危受命,直接从校选拔赛的预备队员,“空降”至残酷的省赛战场。
“时间紧迫,犹如利剑悬顶。”周景阳说,指导老师提供的海量题库成为他的战场。“第一次接触那些复杂操作解析时,被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专注取代。”老师全程陪伴,师生结成紧密阵线。他像海绵般汲取知识,反复练习。
“备战的每一天都像打仗,老师搬来了几大本厚厚的模拟题集和历年真题。”周景阳的课桌、床头堆满了资料。他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时间表:清晨练打字速度提升效率,白天攻克解析中的难点,晚上则进行高强度模拟测试。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有时练得指尖发麻。
省赛现场,挑战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。与平时训练稳定的“三道题”(文字、表格、PPT各一)不同,试卷上赫然排列着八道题目——文档三题、表格三题、PPT两题。题量剧增与形式变化瞬间绷紧了所有选手的神经。
“关键在于临时应变和合理分配时间,”周景阳迅速稳住心神,依据题目难度和自身熟练度调整策略。键盘敲击声在赛场密集响起,他调动起所有集训积累的经验与临场判断力。漫长的等待后,下午六点半,成绩揭晓:来自全省28名顶尖高手的激烈角逐中,周景阳的名字高居榜首,荣膺全省一等奖!
这张金奖证书,在湖北省技能高考政策下,直接为他兑换了490分专业技能考试的满分。 “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取得技能高考满分,是对周景阳顶尖专业技能的权威肯定,这份成绩单在升学中分量极重。”校长吴昌钧评价道。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技能高考中,他已牢牢锁定专业技能部分的最高等级评价,为冲击优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奠定了难以撼动的优势。
面对高三生涯和更远的未来,周景阳的目光清晰而坚定。技能高考满分并非终点。“这次比赛结束,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。”他深知文化课是接下来的攻坚重点,尤其需要补强语文、英语。
获奖后的第二天,周景阳的书桌上,英语单词书和语文文言文练习册就被摆在了显眼位置。“490分的专业技能满分是基础,但文化课同样重要,不能拖后腿。”他指着书桌计划表上新增的“晨读英语”说道。
计算机专业的道路他矢志不渝——周景阳说,大学他将继续深耕网络工程方向,未来做一名网络工程师。
未来可期!
加油!周景阳!
掘金配资-掘金配资官网-太原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